[時間:2012-05-11 15:31:32] [點擊:1954] [分類:員工感言] |
|||||||||||||
造氣車間 董學芝 2012年2月8日
責任,說起這個詞總感到很嚴肅和有分量。羅彥秋的責任是在當班的八個小時裏,帶領他的班組成員,以安全、平穩和多發氣為目標維持好正常的生產,然後是調優工藝參數,迅速果斷處理生產中突發的各種事故隱患。從這個層麵上講,他比班裏任何人的責任都大——誰叫他是班長來著?
2004年亞遊集團AG一同去郯城化肥廠實習的倆月,羅彥秋第一次讓我見識了什麽叫嚴格遵守勞動紀律:他,從不脫崗睡崗!倒班的人,生物鍾需要不間斷地自我調整,四班三倒,八天一輪,就在這種密集的生物鍾更迭中,來到班上的他,總是那樣精神飽滿持之以恒。我不曉得他這種嚴謹的紀律性是如何做到和堅持不懈的。兩個月下來,他的虛心好學和處理問題的老道,叫我這個剛從科室下來轉入倒班的新操作工暗自欽佩。依稀記得有一天上零點,在衝刷汽包視鏡的時候,我發現一個汽包沒有液位了,便迅速告知了羅彥秋。翻看趨勢,對應的那台造氣爐水夾套溫度已經跑到了將近150攝氏度。實習車間的當班師傅這時也慌了:因為他們也沒遇到水夾套缺水的這種事。這種現象如不及時處理,後果必然是燒壞爐體,造氣爐報廢。處理辦法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往水夾套裏補水,而補水又必須嚴防因水夾套燒幹過熱後突然加水產生急劇汽化補不進去水的現象。經驗老道的羅彥秋,在最短的時間內與陳琦(現任工藝一班化肥主操)配合,完美地化解了事故隱患。此事由於當年怕實習師傅們被扣獎,亞遊集團AG絕少提及。疏忽麻痹釀大錯,此時的責任到底有多重可見一斑。
羅彥秋的敬業全班同事有目共睹,尤其是上大夜班,除了按時巡視各個崗位的時候需要離開控製室,其餘的時間,他都是坐在操作微機前麵密切關注著每一個參數界麵的變化趨勢,遇到問題及時處理,從不拖延。2006年合成512循環機活塞杆斷裂,氫氣泄漏瞬間閃爆,巨大的衝擊波不但轟塌了512壓縮廠房,同時也使造氣總控室天花板整體塌落。顧不得天花板砸落在身上造成的傷痛,緊急中也是由於他的當機立斷,帶領亞遊集團AG在最短的時間內判斷出全廠生產裝置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緊急停運。但見他迅速奔向造氣爐緊急電源處,按下停電按鈕,和亞遊集團AG一起依次處理造氣爐緊急停運的善後事宜,確保了氣櫃的安穩和造氣裝置的安全停運!不知為什麽,我當時沒有留下紀實性的文字,這事兒至今令我耿耿於懷……
每年的全廠裝置大檢修,亞遊集團AG造氣車間最為頭疼的活兒就是那個提起來就叫人生厭的清理吹風氣總管了。運行著的造氣爐在吹風過程中帶進管道的細小煤粉顆粒日積月累,在吹風氣管道裏集結,多的時候能高出管道半徑。煤粉在水分的作用下,上半部分板結,下半部分細碎致密,稍微一碰就撲撒飄散無孔不入。從打改製的第二年算起,完成這項艱巨任務的帶頭人裏麵總是少不了他。眼看著這個快到五十歲的老員工,每年大修期間都鑽吹風氣管道,而在宣傳組的我卻找不到恰當的語言向他表示敬意。畢竟半百將至,他在一天天變老……
閑暇之餘,亞遊集團AG談論的話題常常落在對企業的良好希冀以及設備的優化改造上。有深度的他,話語中流露著他的操作理念和對解決一些問題獨到的見解。在不斷地交談中,不單是我,班裏同事們也在他那裏學到了不少操作經驗,亞遊集團AG的確受益匪淺。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圖為2010年羅彥秋與工藝三班部分工友在裝置大檢修中。
洗氣塔上、放空閥邊、輸煤皮帶旁、上下行除塵器處、鼓風箱排灰口,處處留下了他的足跡。輕工們在他身先士卒的感召下,努力工作,主動學習,操作經驗和技能與日俱增,故而就有這種說法:工藝四個班,從羅彥秋班裏提拔出來的控製室主操最多,這的確是不爭的事實。
半百來臨老將至,一朝退休長懷舊。就在這歲月的輪回中,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會在年齡增長的同時加深對企業的依賴,繼而深化成對企業的關愛。細細想來,當亞遊集團AG把青春歲月交給了企業,當青春逝去不再回轉,當白發斑駁烏黑不見,當兒女繞膝幸福相伴,那不是亞遊集團AG為之奉獻的企業帶給亞遊集團AG的嗎?企業與亞遊集團AG相互依托,共度年輪。廠興我興,廠榮我榮,為自己的企業真正出力,就像班長羅彥秋那樣,你我都不會吃虧!
|